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产业研报 » 冷链物流 » 正文

应用编码技术提升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的质量与效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5-06    浏览次数:13    评论:0
导读

国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十分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重点领域“4农业”的优先主题“(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中明确指出:

  国家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领域十分重视,在《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以下简称《规划纲要》)重点领域“4农业”的优先主题“(19)农产品精深加工与现代储运”中明确指出:重点研究开发主要农产品和农林特产资源精深及清洁生态型加工技术与设备,粮油产后减损及绿色储运技术与设施,鲜活农产品保鲜与物流配送及相应的冷链运输系统技术。
 
  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及品质的要求日益提升,为了使农产品在储运过程保持新鲜、减少损耗,农产品冷链物流迅速发展起来,成为农产品市场流通的重要方式和发展方向。
 
  冷链物流泛指包括初级农产品、加工食品以及药品等在内的物品在加工、贮藏、运输、销售,到消费前的各个环节中始终处于规定的温度环境下,以保证产品质量,减少损耗的一项系统工程。它对农产品生产和相关加工产业的拉动效应在解决农业、农村和农民问题上具有重要的积极意义。
 
  冷链仓储利用带有环境控制设施的仓库创造适宜的湿度和低温条件进行生鲜物资的储存,是冷链物流中的一个重要的环节,通过冷藏和冷冻能摆脱气候的影响,在延长各种产品的贮存期限的同时,还可以调节市场供应,冷链仓储位于农产品供应链的中间环节,起着承前启后作用,其仓储吞吐效率的高低,直接影响到整个冷链物流过程的效率与成本,最终影响到人们的“菜篮子”。
 
  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编制的《农产品冷链物流发展规划》2015年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链流通率分别达到20%、30%、36%以上,冷藏运输率分别提高到30%、50%、65%左右,流通环节产品腐损率分别降至15%、8%、10%以下,未来冷链仓储需求潜力十分巨大。
 
  在冷链物流仓储迅速发展的同时,由于整个行业在基础编码标准上缺乏统一的协调与指导,导致冷链物流仓储企业在信息编码上各自为政,无法与其它上、下游企业进行有效的信息对接,极大地限制了整个冷链物流产业的效率,同时,也不利于对物流信息进行追溯,制约了冷链物流行业的发展。
 
  编制冷链物流仓库农产品编码是以农产品在冷链物流仓储环节进行科学、合理编码为先导,辐射影响包装、仓储、运输、销售的全过程,对编码格式、编码方式与编码内容进行统一,从而使信息能在产业链自由流通、识别与利用,整合产业链各环节的协同性,提升物流效率,降低物流成本,减少因信息障碍引起的劳动效率降低而产生的农产品损耗,也将为农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管理提供数据基础。
 
  统一编码规则将在以下几个方面对冷链物流行业产生积极影响。
 
  (1)我国农产品物流面广量大、季节性强,农产品贸易以个体商贩和农户为主,大多数农产品集散地的发展都处于初级阶段,组织化程度低,缺乏对现代物流信息技术的运用,没有形成规模经营。冷链仓库作为农产品的重要集散地,是统一标识农产品信息的最佳环节。通过在冷链物流仓库对农产品进行编码和标识,为标明农产品的“身份”提供技术支撑。
 
  (2)冷链物流仓库农产品编码为发展智能农产品冷链物流奠定基础。实现智能冷链物流的前提是要保证物品或物流单元的唯一性,并可以实现数据的可追溯。物品的编码标识技术尤为重要,是建设库存监控、配送管理、安全追溯等现代流通应用系统,建设跨区域、行业、部门的物流公共服务平台,实现电子商务与物流配送一体化管理不可或缺的基础技术之一。
 
  (3)降低农产品损耗和物流成本。农产品冷链物流编码的研究,规范了农产品的编码标识,能提高农产品冷链物流的效率,从而降低了农产品在流通过程中的损耗,进而降低了物流成本,惠及广大农民和消费者。
 
  (4)推进我国物流业标准化建设。近几年,国家大力倡导实施了从农产品收购、加工到包装、储运,直至生产基地环境全过程的标准化生产和管理。冷链物流仓储农产品编码规则的编写与实施要求企业的生产管理必须规范化,从而推动我国物流业标准化的进程。
 
  由此可见,我国应立即开展冷链物流仓库农产品编码的研究,对冷链物流行业储运信息编码进行规范与统一,适应企业在消除信息识别与对接障碍、提升行业整体运行效率上的迫切需求,为冷链物流行业快速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industrial/201405/06/98.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