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食品知识 » 饮食养生 » 正文

春季流感高发期应多吃4大食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4-03-12    来源:家庭医生在线    浏览次数:337    评论:0
导读

冬春之交,是流行性感冒的好发季节,此时的病毒容易流行传播,针对目前天气状况以及感冒病人增加等情况,我们来一起学习如何预防流感以及使身体强健的方法。那么如何应对恶劣天气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小危害,专家指出其实简简单单的家

    冬春之交,是流行性感冒的好发季节,此时的病毒容易流行传播,针对目前天气状况以及感冒病人增加等情况,我们来一起学习如何预防流感以及使身体强健的方法。那么如何应对恶劣天气对我们身体造成的小危害,专家指出其实简简单单的家常饭就可以让我们避免流感的侵袭。

    1、多食鸡蛋豆类补足优质蛋白质

    蛋白质是人体免疫系统的关键物质,抗体的本质就是特殊功能的蛋白质物质。所以,我们必须保证从食物中经常摄入一定量的优质蛋白质。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奶类、蛋类、鱼虾类、瘦肉和大豆及制品。

    动物蛋白中,牛奶、蛋类中的蛋白质是最好的,因此要养成每天坚持喝牛奶、吃鸡蛋的习惯。而在植物蛋白中最好的是大豆蛋白,平日要多吃豆制品,如豆腐、豆皮、腐竹等。如果您家里有豆浆机,不妨将多种豆类一起放入,这样打出来的豆浆既美味又有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

    2、多补充菌类食物

    菌类也是重要的提高免疫力的物质,它们含有的菌类多糖就是提高和保护机体免疫力的有效物质。市场上随处可以买到的牛肝菌、金针菇、蚝蘑、冬菇、香菇,不仅口感好,而且含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其中蛋白质的含量大多在30%以上,比一般蔬菜、水果的含量要高。

    同时专家提醒,补充蛋白质“适量”同样重要,过多摄入,也会损害机体免疫力。因为过多摄入大鱼大肉,反而增加了胃肠负担,影响蛋白质吸收和充分利用,也影响其他营养素的吸收利用。各种营养素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共同保护和提高机体免疫力。

    3、水果助阵补足多种维生素

    每种水果都有其不可替代的营养价值。李淑媛指出,应经常选择富含维生素C的水果,如香蕉、橘子、猕猴桃、草莓、红枣等。

    4、补锌可选谷物杂粮海产品

    专家指出,在微量元素中,锌和免疫功能关系密切。锌能增强细胞的吞噬能力,从而发挥杀菌作用。成人补锌可提高免疫力,调节内分泌,宝宝补锌更为关键,提高免疫力的同时还可促进生长发育、智力发育。

    流感饮食注意事项春季流感饮食原则

    (1)选择容易消化的流质饮食如菜汤、稀粥、蛋汤、蛋羹、牛奶等。

    (2)饮食宜清淡少油腻,既满足营养的需要,又能增进食欲。可供给白米粥、小米粥、小豆粥、配合甜酱菜、大头菜、榨菜或豆腐乳等小菜,以清淡、爽口为宜。

    (3)保证水分的供给,可多喝酸性果汁如山楂汁、猕猴桃汁、红枣汁、鲜橙汁、西瓜汁等以促进胃液分泌,增进食欲。

    (4)多食含维生素C、E及红色的食物,如西红柿、苹果、葡萄、枣、草莓、甜菜、桔子、西瓜及牛奶、鸡蛋等。预防感冒的发生。

    (5)饮食宜少量多餐。如退烧食欲较好后,可改为半流质饮食,如面片汤、清鸡汤龙须面、小馄饨、菜泥粥,肉松粥、肝泥粥、蛋花粥。

    推荐食谱

    姜茶饮

    生姜10片,茶叶7克,煮水,趁热饮。预防感冒的发生。

    绿茶所含的抗氧化剂有助于增强人体的免疫功能,抵抗病毒细菌的侵袭。《美国营养学会》期刊上公布了一项研究,试验者服用一种特制的绿茶胶囊后,他们患一般感冒和流感的几率降低了23%,病程也大大缩短。试验者体内还产生了更多的能够对抗细菌和病毒的免疫细胞,对预防感冒会起到很好的作用。

    绿豆流感茶

    生绿豆50粒(捣碎),青茶叶1小撮(1~3克),冰糖15克,用沸水冲泡,焖20分钟即可。不时徐徐饮用,可清热解毒,疏风解表。适用于流感防治。

    川贝梨

    梨1个,削去皮,挖去心,加入川贝母3克,覆盖好,放碗内隔水蒸1~2小时,喝汤吃梨,每天1个。用于流感及感冒并发支气管炎。

    豆豉姜苏茶

    生姜15克,紫苏10克,淡豆豉15克。三药同煎,加适量水,煮沸后加盖浸10分钟,当茶饮。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knowledge/201403/12/435.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