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日本 » 正文

外国品牌抢食中国市场 日系奶粉恐一蹶不振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2-03-12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633    评论:0
导读

一年过去了,日本的婴童产业逐渐恢复,但奶粉及辅食品牌却似乎“一蹶不振”。

  李静颖

  一场世纪巨震,让曾经广受中国妈妈们青睐的日系婴童产品失去了往日的风光。一年过去了,日本的婴童产业逐渐恢复,但奶粉及辅食品牌却似乎“一蹶不振”。

  上海妈妈小君(化名)至今还记得自己一年前因为日本地震而四处为儿子抢购日本奶粉的情景。据她回忆,当时淘宝上代购一罐明治二段奶粉的价格为143元,但第二天价格就上升为160元,后又调整到210元,几乎一天一个价。由于担心贸然换奶粉品牌会对孩子产生不良影响,小君最终硬着头皮买下了当时已涨到每罐售价超过400元的震前明治二段奶粉,并为儿子足足备满了一年的货。

  如今,儿子已满14个月,先前备足的明治奶粉也所剩无几。小君最近在四处打听,打算给儿子换奶粉品牌。“现在日本明治奶粉肯定不能买了,就算是把原产地转移到澳大利亚,总还是觉得不安全。”小君坦言。在周围朋友的建议下,她最后决定给儿子购买新西兰的奶粉。

  长期占据淘宝奶粉代购销量第一的明治奶粉在日本地震后已让出了它的“宝座”。一位淘宝皇冠级卖家告诉记者,日本地震后淘宝上商家卖的明治奶粉大多是存货,存货消化之后其进货渠道就处于停滞状态。“现在淘宝上已经没有卖家卖明治奶粉了,以前做明治奶粉代购的卖家都转而去卖新西兰、荷兰品牌的奶粉了。”上述淘宝卖家告诉记者。

  一位日系婴童产品代理商也表达了相似的观点。他告诉记者,大地震后以明治为代表的日本奶粉品牌的销量跌了三分之二。而与此同时,瞄准这一机会的新西兰、荷兰等地的奶粉品牌开始不断往国内输送。“日本地震发生后不久荷兰美素奶粉一度脱销,而新西兰现有十多个奶粉品牌进入中国,以Karicare为代表的新西兰奶粉品牌多以走网络销售渠道为主,市场份额一下子蹿得很快。”上述代理商说。

  婴童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刘阳告诉记者,目前日系奶粉及辅食品牌在中国国内销售情况并不理想,恢复到大地震前的旺销状态似乎是遥遥无期,但婴童用品类的品牌大多都没受很大影响。“比如贝亲品牌,由于产品均在国内生产,其在内地的销售甚至比地震前还有所增长。”

  与此同时,受中国国内母婴市场需求大规模增长、原材料价格上涨及通货膨胀等综合因素的影响,日系婴童产品的价格也在一路看涨。

  上述代理商告诉记者,以日本花王纸尿裤M64为例,其震前的价格一般在130元~140元/包,日本地震时由于需要救援日本本土,减少了出口量,其在中国国内的售价一度上升到近200元/包,目前经过新一轮的价格调整,基本保持在150元~160元/包。

  刘阳告诉记者,现在看来,虽然由于地震的缘故,对部分日本婴童产品造成了一定的影响,但类似日系的纸尿裤、哺喂用品等在国内消费群体中的集中度较高,消费者一旦认定品牌,养成消费习惯后很难改变,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确保了日系婴童产品在国内的市场份额。

  而在他看来,日本在震后对婴童出口行业的发展促进作用也并不明显。他以奶粉举例,去年除日本外,其余外资奶粉品牌在中国内地的市场占有率继续提升。

 
关键词: 辅食,奶粉,中国,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203/12/51832.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