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日本 » 正文

从延庆牛奶想到德国奶牛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1-13    来源:北京青年报    浏览次数:357    评论:0
导读

1月8日本报刊登了“延庆奶农每天将千斤牛奶倒进水沟”的深度报道,读后不知是什么滋味。在我做的20年食品科学报道中,对我国奶业的关注可以说占了很大的比重。

    1月8日本报刊登了“延庆奶农每天将千斤牛奶倒进水沟”的深度报道,读后不知是什么滋味。在我做的20年食品科学报道中,对我国奶业的关注可以说占了很大的比重。

    众所周知,牛奶是最接近完善的天然食品,含有优质蛋白质和丰富的矿物质、维生素。对于普遍缺钙的国人而言,牛奶中的钙与蛋白质在一起最容易被人体吸收。经常能听到这样的说法:“牛奶是人类最好的食物,奶牛是人类最好的保姆。”

    1961年国际牛奶联合会做出了每年五月第三周的周二为“国际牛奶日”的决定。2000年经联合国粮农组织提议,把每年的6月1日确定为“世界牛奶日”。英国前首相丘吉尔曾这样评价:“没有比这项投资更重要的了,那就是把牛奶送进儿童、青少年的嘴里。”

    纵观历史,我国在先秦时就有用奶的记载,随着畜牧业的发达,人们开始能够喝牛奶。2000年前,奶工业就已经很成熟,已有炼乳、醍醐等半发酵奶制品,相当于酸奶的前身。1500年前,中国古籍《齐民要术》记载了牛奶的品质和制作方法。而欧美国家用奶制品的历史也不过几百年。

    回到目前,就世界而言,各国人均奶量每年为70公斤,发达国家达到200公斤,美国为260公斤,很多欧洲发达国家在200至300公斤,澳大利亚为490公斤,就连一向被视为不发达的印度人均奶量也达到了70公斤。而我国,1949年人均年水平仅为0.3692公斤。经过60多年的努力,今天我国人均年占有量为21.7公斤,但距离世界平均水平还相距甚远。与此同时,我国奶源不足问题也十分严重。为此,在食品学者张学元教授的倡导下,我们学习印度经验,实行“白色革命”,把南方的水牛改造成水乳牛,同时,鼓励奶农扩大养殖奶牛业。但是,近十年来我国奶业屡遭不幸,先是有人宣扬“牛奶有毒论”,再就是三聚氰胺事件。

    其实,我们的牛奶量严重不足,但还不断地被国外的奶业占据,这里不能不说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不得不承认,我国在奶业管理、监管中存在着一些问题。奶农和现代化生产管理链条严重脱节。

    这里把我在2008年德国考察奶业的所见所闻与大家分享。在德国,奶源标准由联邦农业部制定,再通过德国议会以法律的形式来公布,各州必须执行和管理。牛奶的收购是按质论价,抽样检查的参数包括:脂肪、蛋白质含量,菌数含量,体细胞,冰点和抗生素。如果冰点有偏差、细菌含量过高,就可以知道农场卫生方面有问题,农民需要在管理方面去提高水平。95%的奶农提供给奶厂的牛奶,细菌含量的限制标准低于10万个/毫升(发展中国家是50万个/毫升),大部分奶厂都控制在2万个/毫升左右。检验奶质量的机构是和奶农、奶厂没有任何关系的第三方,也不是政府部门,而是一个独立的机构,他们受当地政府的委托去执行公务。

    在德国,农户最大的收入资源就是制造牛奶。2004年德国牛奶产量是2800万吨。德国的奶牛每年产量大概是8000公斤-9000公斤。所有的奶牛耳朵上被打上标记,也就是说,小牛从一出生就开始被跟踪。如果牛奶出现问题,通过检测记录马上能找到是哪家农户的哪头奶牛。而奶牛的管理、牛奶的出售都在一条龙的管理之中,根本不会出现牛奶在严格检查后出售不出去的现象。

    到此,我不再多说什么了。我只希望我们的奶业健康地发展壮大。

    文/本报记者 魏世平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501/13/49431.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