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中餐馆在美国为何屡上“黑榜”?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5-08-28    来源:侨报网    浏览次数:793    评论:0
导读

随着中国人走向全世界,中餐馆也在全球四处开花。一直以来,华人在美国的谋生之路中,开餐馆是主要方式之一。在华人聚集地如纽约、洛杉矶,中餐馆随处可见。中餐受欢迎的程度日益提高,不仅华人喜欢,不少美国人也享受中餐美食。伴随着受欢迎而来的问题是中餐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中餐馆的厨房卫生常常令人感到忧虑,并在当局卫生检查时受到质疑。

    【侨报讯】随着中国人走向全世界,中餐馆也在全球四处开花。一直以来,华人在美国的谋生之路中,开餐馆是主要方式之一。在华人聚集地如纽约、洛杉矶,中餐馆随处可见。中餐受欢迎的程度日益提高,不仅华人喜欢,不少美国人也享受中餐美食。伴随着受欢迎而来的问题是中餐馆卫生状况不容乐观。中餐馆的厨房卫生常常令人感到忧虑,并在当局卫生检查时受到质疑。

    近年来,美国各大城市开始实行餐馆评级制度。在此制度下,有些中餐馆屡被挂上较低级别的牌子,有些餐馆甚至被勒令停业整顿。据悉,自洛杉矶县2006年开始实行餐馆评级制度以来,有些餐馆至今无法进入A级行列。在此次餐馆“黑榜”中,虽然“位居榜首”的餐馆曾于6个月前由B级上升为A级,但是由于在近期检查中存在不同程度的严重违规行为,即便是A级也难以幸免。

    中餐馆卫生问题客观存在

    据在美华人杨先生介绍:“美国的中餐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中式快餐连锁店,厨房比较透明,服务员多为美国人;另一种是‘纯粹’的中餐馆,有大有小,有的火锅店就和国内差不多。”

    杨先生还提到,虽然他没有亲眼见过中餐馆的厨房,但是在餐厅饭堂可以闻到后厨的油烟味,“每次路过中餐馆时,也都会闻到异味”。

    还有一位自称在美国开餐馆的天涯论坛网民说,中餐馆所赖以生存的廉价优势来源于“食材的低廉与人口红利,食材低廉就是靠福州人民自己的路线可以采购到最便宜的‘垃圾货’,人口红利就是他们敢用那些最便宜的‘没身份的人’”。

    华埠共同发展机构的2014年统计数据显示,华埠餐饮业每年要缴纳超过60万美元的罚款。据了解,纽约于2010年执行此制度之初,由于规定过于严苛,有时一次性数千美元的罚款,让中餐馆经营者着实难以承受。

    美国餐馆卫生评级制度按西餐标准制定

    美国餐馆卫生评级制度的标准根据西餐标准制定。在美式标准之下,如果中餐馆依旧沿用中国餐馆的经营模式,难免会吃亏。全美中餐业联盟副主席、美国老四川餐饮集团董事长胡晓军在接受采访时说:“中餐馆的传统做法和美国对餐馆的基本要求,确实存在很多不一样的地方。” 中餐馆大多厨房封闭,操作不透明,因此在西餐标准下容易违规。胡晓军介绍,“美国卫生局对于餐馆的要求非常全面,而且要求严格”。例如,卫生局对冰箱和水的温度,蔬菜、肉类、海鲜的摆放顺序,甚至烹饪用具的存放都有严格的要求,并且餐馆还必须在卫生局许可的地方进货。

    “其实中餐和西餐从选材到烹饪上有很多不同,如果都用同一检查标准,对我们来说还是有难度的。”纽约“大茶饭”餐厅的钟先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如是说。

    钟先生说,西餐菜式相对简单,而中餐从凉菜到汤可能有上百个品种,烹饪方法也是煎炒烹炸十分复杂,操作间的卫生难以像西餐厅保持得那样干净。如果说稍微有一点不规范就要扣分,那对华人餐饮从业者来说就太苛刻了。钟先生认为,对于中餐业,应该根据实际情况实行弹性的检查制度。

    中餐烹饪手法特殊

    中餐确有其特殊性。由于饮食文化不同,中国菜炖、炒较多,油烟较大,酱油、豆豉和一些腌制品、糟醉制品就西方卫生评判标准而言是“不卫生”的。温度是美国检查食品卫生的一项重要指标。对于美国人来说,熟食没有冷藏而长时间放置于室温是违反卫生标准的,检查人员用温度计去测量菜肴温度,如果低于标准,会被认为有变质的危险。“但中餐有它的特殊性,比如烧腊和凉菜是做好了摆放在那里的,怎么能保证温度呢?”美国中餐协会执行会长龚权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美国《侨报》曾报道,餐馆业者王钦滨指出,类似甜酸肉之类的煮炸食物,如果热炸之后立即放进冰箱急冻,不但肉跟粉分离,也不会好吃。他认为中西食品的文化不同,希望卫生局不要“一部通书看到老”,要有所变通。

    歧视疑云

    “早期阶段走出去的中餐大都是当地华人的生存手段,家庭个体经营是其主要特色。而这一经营模式也导致餐厅专业性差、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由此给人以中餐低档廉价、难入主流的品牌印象,甚至成为廉价、不健康的代名词。”世界中国烹饪联合会常务副会长邢颖在接受北京《国际先驱导报》记者采访时说。

    对于中餐馆在美国屡上“黑榜”的情况,不少中餐馆从业者有话说。美国《侨报》曾报道,一名纽约餐馆老板质疑卫生检查员的检查尺度,指出这种检查尺度让中餐业者无所适从,现在风声鹤唳,虽然自问将餐馆卫生做到最好,但还是让他们整日提心吊胆,不知检查员什么时候光临。他说,卫生局似乎有意针对中餐馆似的,上世纪70年代指中餐含味精,说味精致癌,结果中餐受到打击。“你们知道吗?味精是出自美国的,那些罐头汤,不是有大量味精吗?为什么就没受到批判?”

    全美华人餐馆联盟主席黄克锵曾对媒体说,纽约市卫生局稽查人员到华人餐馆检查卫生时,有时会在某些项目上毫无根据地胡乱扣分开罚单,甚至毫无理由地责令业者暂时停业,这背后有经济利益的驱动。因为暂时停业需卫生复检,复检需交纳更多的费用,这就使得餐饮经营者交了比罚单更多的钱。

    语言障碍造成误解

    此外,一些中国厨师英文不好,对美国卫生标准缺乏了解,甚至看不懂美国的卫生法律。这样就容易导致卫生检查时的尴尬局面。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508/28/27946.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