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圣元私有化:借助资本力量重新站起来?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1-20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浏览次数:733    评论:0
导读

股价连续下挫多日,圣元国际(SYUT.NASDAQ)美国当地时间1月15日急转之上,暴涨26.63%至4.85美元/股,市值为2.77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18.22亿元)。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证实:圣元拟收购控股股东之外的全部普通股,每股价格为5.91美元,相当于上一个交易日圣元国际收盘价约63%的溢价,或过去20个交易日公司股份成交量加权平均收盘价30%的溢价。

    股价连续下挫多日,圣元国际(SYUT.NASDAQ)美国当地时间1月15日急转之上,暴涨26.63%至4.85美元/股,市值为2.77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18.22亿元)。这一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第一财经日报》记者从多位知情人士处证实:圣元拟收购控股股东之外的全部普通股,每股价格为5.91美元,相当于上一个交易日圣元国际收盘价约63%的溢价,或过去20个交易日公司股份成交量加权平均收盘价30%的溢价。
 
    “人家不认可,就不跟他们玩儿了,哪里认可去哪里。”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圣元内部人士向本报记者称,公司在美估值被严重低估,如果转向国内资本市场,则有望体现出圣元的真正价值。在他看来,私有化后,圣元有可能会在A股或港股重新上市。
 
    不过,该内部人士观点并未从圣元国际主席兼CEO张亮那里证实,截至发稿,张的电话一直处于无人接听中。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的圣元已经今非昔比,正在积极渠道转型,并开始从奶粉领域拓展至液奶,欧盟进口的纯牛奶已经在国内开卖。
 
    必要的资本运作
 
    提到圣元,这些年可谓坎坷,也算是大难不死。
 
    一份在韩国首尔发布的“2008年度影响世界的中国力量品牌500强排行榜”中,当时入选的乳品品牌顺序依次是:圣元、蒙牛、飞鹤、三元、伊利、光明、名山。由此可见,当时圣元在中国乳业中的地位。
 
    然而,卷入行业灾难“三聚氰胺事件”后,圣元2008年仅做了4个月的国内婴幼儿配方奶粉老大后,就开始走上了下滑通道,眼看着昔日小伙伴逐个从身边赶超。祸不单行,当圣元沦落为第三大国产奶粉品牌的2010年,又陷入了女婴性早熟风波,“如果说2008年是行业灾难的话,2010年这次事件则是矛头直指圣元,这种打击是致命性的。”一位经历上述两次事件的圣元内部人士称,没别的招,只有苦熬三年,待市场信心慢慢恢复。
 
    对于乳制品行业而言,一次事件还能够摆脱影响,但两次事件后能够站起来的,实属少数。然而,号称国内奶粉“黄埔军校”的圣元,凭借着张亮个人的领导力和团队的坚持,自2013年以来,业绩逐步恢复,同时团队仍然相对稳健。
 
    财务数据显示,2012-2015财年,圣元营收分别为3.43亿美元、2.66亿美元、3.71亿美元和4.14亿美元(约折合人民币25.43亿元),同期净利润分别为1674万美元、-6389万美元、3093万美元和6953万美元。
 
    “这几年,圣元靠个性定制和合作联姻,把营收规模搞上来了,但市场主要还集中在华北和华中。”奶粉品牌代理商李伟(化名)向本报记者介绍称,曾经圣元最辉煌的时候,销售额在40亿元以上,尽管近两三年很努力,但仍没有恢复到最佳状态。
 
    各行各业要想取得理想成绩,天时地利人和一个都不可少,然而回顾圣元这些年的发展,总感觉天公不作美,始终缺少那么一点“时运”。去年下半年以来,婴幼儿配方乳粉注册制一直酝酿出台,文件规定“每个企业不得超过3个系列9种产品配方”。日前,该送审稿还低调挂上了WTO官网,意味着国家监管部门针对市场品牌乱象决心动真格的了。
 
    有分析称,奶粉新政对于国内外产能巨大的企业而言,犹如伤筋动骨,注册制的配方限制让这些投资巨大的企业很难消化产能。不过,也有接近圣元的人士回应称,奶粉新政对于公司产品销售没有多大影响,完全可以通过相应手段进行调整。
 
    本报记者最新了解到,圣元在法国布列塔尼半岛一期投资7亿元人民币建设的工厂,已于2016年1月8日正式投产。“巨大投入需要良好的融资能力,同时发展潜力也需要得到资本市场的认可。”一位乳业观察人士分析,综合考量后,圣元没有必要在美股耗着了,当时赴美上市是因为国内上市条件苛刻,如今随着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加上国内正处于股权投资的黄金期,圣元从美国资本市场私有化也是在情理之中。
 
    在这位人士看来,飞鹤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从美股退市后,如今经过两三年的重整,业绩得到很大提升,如果今年登陆港交所,估值有望提高数倍。“对于上市公司来说,应该围绕投资者来运作,投资者在哪里,公司就要去哪里融资上市。”中国乳业俱乐部发起人雷永军对于圣元的选择,认为还是比较理性的。
 
    何时重返国内第一
 
    当过老大的人,总不愿轻易丢掉重现辉煌的梦想,圣元也不例外。
 
    “虽然内部没有这么明确规划过,但是还是希望能够在三年内重返国产奶粉市场第一。”上述圣元内部人士称,这几年张亮带着公司上下在积极谋转型,这并非喊口号,而是扎扎实实在做。
 
    据介绍,在法国建厂后,圣元与周边奶农签订了原料奶采购协议,但当地奶牛养殖还相当于计划经济,协议签署后,当地省的原奶都供给圣元。新厂投产后,巨大产能供应急需消化,因为国内奶粉市场竞争异常激烈,所以圣元决定进军液态奶。
 
    本报记者查阅圣元自营电商拇指商城发现,一款名为“荷兰乳牛”的欧盟原装原罐常温奶,已经到货销售。该款牛奶售价9.8元/500ml,标注“含有3.5克蛋白质与3.8克脂肪”。与此同时,一款名为“荷兰乳牛”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也开始售卖,1段900克装的价格为499元。
 
    如果把法国工厂投产和私有化两件事联系起来,或许能够在某种程度上了解圣元的意图。“渠道竞争已经接近尾声,接下来乳业将进入以资本为纽带的新战场。”雷永军向本报记者称,如今市场渠道盈利空间已经很狭窄,成本60元、出厂80元、终端卖100元,各个环节几乎没有太多利润。
 
    “未来可能是这样的情况,生产成本50元,售价仍是50元,企业不再靠产品挣钱,而是追求资本市场上获利。”雷永军预测道,只要有好产品和好模式,资本市场会给出丰厚回报的。
 
    二胎全面放开的确可以带来市场增长预期,但与前些年相比,如今中国婴幼儿配方奶粉市场已经高度同质化,随着奶粉配方注册制及其他政策措施频频推出,以往三高模式(高价格、高费用、高利润)正在瓦解。加上越来越多国产奶粉企业出海建厂,“新国货”会不断从国外运回国内,这会加快消费信心的恢复,消费者也会随之更加理性。
 
    正是基于上述考虑,圣元在深思熟虑后开始拥抱互联网、丰富产品线,目的就是挖掘新的增长空间,进而抵御市场风险。不过,与合生元跨界涉足保健品不同,圣元还是围绕乳制品在做文章。
 
    2014年,伊利奶粉业务收入60亿,位列国产奶粉品牌市场第一,圣元要想三年内赶超伊利重返第一,意味着营收至少要达到上一个财年(25亿元)的三倍。这对于圣元而言显然任务艰巨,在靠自生有机成长之外,不得不借助资本力量来实现并购增长。
 
    张亮此前曾对外称,“(圣元)上市就不一样了,通过上市这个资本运可以加快圣元整体发展速度,又因整个团队员工持有股份,对企业凝聚力等方方面面都是非常大的促进。”
 
    资料显示,圣元国际的前五大股东中,张亮妻子孟秀清全资拥有的Beams Power Investment Limited持有公司超过60%股权,第二大股东为美国华平集团。该投资集团是美国十大投资基金之一,在国内投资过博士伦、国美、银泰、哈药六厂、汇源等,特点均是长线投资。
 
关键词: 圣元,价格,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601/20/26957.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