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中华牛鞭”含伟哥成分 慢性病患者服用有生命危险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3    来源:南方日报    浏览次数:718    评论:0
导读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官网日前声明,FDA实验室分析认为,来自中国内地的产品“中华牛鞭”隐含处方药伟哥的有效成分,该机构呼吁美国消费者不要购买或使用该药物。

    美国食品和药物管理局(FDA)官网日前声明,FDA实验室分析认为,来自中国内地的产品“中华牛鞭”隐含处方药伟哥的有效成分,该机构呼吁美国消费者不要购买或使用该药物。
 
    慢性病患者服用有生命危险
 
    据报道,该网站称,FDA实验室研究认为,“中华牛鞭”含有西地那非,这是美国FDA批准的处方药伟哥的有效成分,用于治疗勃起功能障碍。而该药物的这种未公布成分有可能会和一些处方药中的硝酸盐反应,比如硝酸甘油就含有硝酸盐。患有糖尿病、高血压、高胆固醇或心脏病的男性通常会服用一些含硝酸盐的药物。如果发生反应,服用者会出现血压降低的状况,严重者有生命危险。
 
    据悉,FDA提醒,美国目前的膳食补充剂或传统食品中添加隐藏的药物或化学成分的趋势愈发明显,这些产品的功效一般都是增强性功能,减肥或健身,通常标榜为“纯天然”,消费者在购买任何此类产品前必须提高警惕。
 
    数年前,FDA曾在一次突击检查中查获来自波多黎各一家公司分装出口至美国的一批据说是中国某公司生产的壮阳类天然保健食品,总价值超过10万美元,这批食品的标识为“百分之百纯天然植物成分”,功效为:治疗阳痿、改善性功能、增强快感等。但据化验结果证实,这些产品均含有西地那非之类的抗阳痿化学药成分。
 
    监管部门从未批准过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
 
    有需求就有市场,壮阳产品一直是虚假销售宣传的重灾区。前几年,生产销售含有毒、有害成分的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案件大幅上升。销售地点多为出租房、小型商店和成人用品店,以及网络渠道等。不法商贩利用部分消费者羞于就诊、贪图便宜、受害后羞于报案的心理,铤而走险销售壮阳类产品,牟取非法利益等状况。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曾发布消费提醒,大家不要购买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
 
    国家食药监总局指出,目前,我国允许注册申请的特定保健食品功能有增强免疫力、辅助降血脂、减肥等27项,但不包括补肾壮阳、活血通络、益气固本、滋阴壮阳、滋补肾阳、壮阳补肾等相关功能。原卫生部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也从未批准过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因此,声称壮阳功能的保健食品一律属于假冒保健食品。
 
    壮阳产品添加西药很常见
 
    据介绍,壮阳产品最常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俗称“伟哥”)、他达拉非(商品名希爱力,西力士)、伐地那非(商品名艾力达、利维他、力伟拉)、红地那非等。其中以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较常见。由于此类药物均属处方药物,须凭处方购买,而保健品的生产及销售要求则低很多,因此这些壮阳药成分大都被非法添加。曾有统计,全国药检所的补肾壮阳保健食品中,西药检出率超过50%。
 
    在没有医师指导的情况下,长期大量服用这种非法添加了“壮阳”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极大损害。若服用过量,极易引发毒副作用。会出现头晕、昏晕、甚至青光眼,造成对肾功能、心脏功能、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损害。长期服用,还会导致食用者勃起不倒,伤及阴部肌肉组织,甚至加重阳痿,甚至变为永久性阳痿。
 
    吃“伟哥”有严格禁忌症
 
    壮阳产品最常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实际上是用于ED(阳痿)治疗的药物,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男科主任医师杨槐教授指出,一些所谓治疗阳痿、壮阳的广告宣传、不良产品严重误导消费者。
 
    首先,不少壮阳产品打着补肾纯天然中药的旗号。杨槐介绍,中医讲的肾相对于西医的性,补肾就能增性。事实上,由于补阳滋阴的中药分类比较粗,极少有药物能对因治疗。临床对目前各种版本的中成药进行严格的药物实验发现,一般患者在使用补肾壮阳中成药后,有效率(性交成功率)仅为20%~30%;只有融合了当今西医中的阴茎勃起机理,加入活血化淤、促进阴茎海绵体扩张的中成药,有效率才可达50%左右。
 
    还有很多人认为“伟哥”是治疗各类阳痿的万能之药。杨槐说,事实上,尽管万艾可有效率较高,在国外达70%,在国内达89%,但其中就有20%只是阴茎勃起改善而不能达到成功性交。而且,应用“伟哥”还有禁忌症:服用任何硝酸酯的患者均禁忌使用;有心血管疾病、阴茎解剖异常者,有发生阴茎异常勃起倾向者,凝血障碍、活动性溃疡和色素性视网膜炎者,要慎用“伟哥”。
 
    南方日报记者 李劼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602/23/26789.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