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外资讯 » 美国 » 正文

科学家解释野生鱼与养殖鱼有何不同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6-02-24    来源:中国科学报    浏览次数:594    评论:0
导读

美国研究人员确定,野生鱼与处于养殖环境的同类鱼相比,在脱氧核糖核酸(DNA)层面,会有令人惊异的差异。

    新华社电 美国研究人员确定,野生鱼与处于养殖环境的同类鱼相比,在脱氧核糖核酸(DNA)层面,会有令人惊异的差异。
 
    这项研究由俄勒冈州立大学与州政府鱼类和野生动物部门联手,涉及名为“硬头鳟”的三文鱼品种,确定野生鱼与第一代网箱养殖鱼相比,超过700个基因的活性存在差异。
 
    研究人员发现,第一代网箱养殖鱼与野生鱼之间所显现的差异,后续会进一步遗传至后代养殖鱼,因而基本可以确认养殖环境会改变基因。
 
    俄勒冈大学整合生物学教授迈克尔·布劳因介绍:“网箱是一个非常人为的环境,对鱼类形成强烈的自然选择压力。一个大型网箱内有5万条鱼,拥挤在一起,喂以颗粒饲料,与某一条自由流淌的溪流明显不同。”
 
    这项研究没有揭示自然选择趋向于哪些特征,但所确认的基因改变可以解释鱼类怎样应对网箱环境。在发表于《自然—通讯》杂志的论文中,第一作者马克·克里斯蒂说:“据我们观察,大量(改变了的)基因与创伤愈合、免疫、新陈代谢关联,符合(鱼类)驯养最初阶段需要对高度拥挤状况作出调整的猜测。”
 
    《中国科学报》 (2016-02-24 第2版 国际)
 
关键词: 核酸,养殖,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602/24/26779.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