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我国乳制品国际化进程加快--2019年乳业发展回顾及2020年发展趋势分析(上)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1-24    来源:中国市场监管报    浏览次数:939    评论:0
导读

2019年中国乳品消费总体增长放缓,生乳折算乳品消费总量约4300万吨,比2018年上升2.3%,较2015年下降4.4%。以奶粉为例,2019年奶粉约75%的产能闲置,闲置率比2018年提高8%。与此同时,乳制品进口增长较快,2020年进口对国内液态奶及奶粉价格体系将产生“量变到质变”的影响。

  2019年中国乳品消费总体增长放缓,生乳折算乳品消费总量约4300万吨,比2018年上升2.3%,较2015年下降4.4%。以奶粉为例,2019年奶粉约75%的产能闲置,闲置率比2018年提高8%。与此同时,乳制品进口增长较快,2020年进口对国内液态奶及奶粉价格体系将产生“量变到质变”的影响。

  2019年乳制品市场现局

  产业两级分化明显 低温产品成竞争焦点

  乳品市场集中度明显提升。随着乳品区域渠道壁垒逐渐被打破,消费者品牌意识增强,政府对假冒伪劣产品打击力度提升以及企业全渠道布局和新零售的快速发展,乳品市场上呈现龙头企业不断提升渠道布局效率,高端产品快速下沉市场的趋势。

  随着全渠道布局顺畅,乳品龙头企业通过价格战、品牌战大量挤占中小企业市场份额,在近三年里迅速提升市场集中度。2019年,预计伊利、蒙牛、光明、君乐宝、新希望销售额分别为900亿元、810亿元、210亿元、180亿元和60亿元,占行业总销售额75%,比2018年增加8个百分点。奶粉行业来看,飞鹤、惠氏、达能、美赞臣、君乐宝、美素、伊利、A2、澳优、合生元、贝因美、蒙牛雅士利总体市场占有率达到90%,比2018年提高5个百分点。

  市场集中度提升让中国乳业竞争格局进入“相持”阶段,对于龙头企业而言,要进一步夯实供应链体系,加大科研力度,少犯战略错误;中小企业要改变跟风策略,积极打造性价比产品,深入扎根渠道建设。

  高端化产品结构呈现递减趋势。2019年围绕低温化和细分市场,巴氏奶、酸奶等产品向高端化发展。这符合当前中国市场需求,一方面消费者对于更高品质产品需求的偏好,一方面消减国内高生乳价格带来成本压力。

  但是从2013年开始的高端化发展红利在巴氏奶和酸奶品类上呈现递减趋势。一方面,龙头企业在高端品类已经获得很大份额,在低温酸奶和白奶不能达及三、四线市场条件下,仅一、二线和部分华东、华南三线市场总消费量基本趋于饱和,呈现存量竞争格局;另一方面2019年传统高端品类大促销让很多区域企业高端产品销售受到很大挑战;与此同时,居民收入水平放缓,对高端乳品消费支持能力下降。酸奶品类中,可以全渠道覆盖的常温酸奶总量消费也近饱和,2019年常温酸奶总容量约600亿元,其中伊利、蒙牛、君乐宝及光明占据约70%市场份额,常温酸奶实际动销价格较2018年下降10.8%。

  企业两级分化严重。近几年,龙头企业营收及利润均高于行业平均速度在增长,推动市场集中度不断提升,同时高附加值产品大多都集中到龙头企业身上。其结果是大批中小企业,特别是部分区域龙头企业经营业绩下滑明显,2019年约60%企业处于亏损或潜在亏损状态,两级分化严重。以奶粉为例,目前集中在陕西、黑龙江等地大批中小奶粉企业即便通过配方注册,但是陷入资金短缺困境,市场品牌开发不足,渠道拓展能力差,部分企业在2020年面临退市。由于国内企业融资渠道单一,融资成本高,很多中小企业只能同行短期借贷,难以长久,部分企业不得不指望上市融资,但限制诸多,上市周期长,更有企业通过出售固定资产及土地来维持。

  低温产品成为主要竞争焦点。2019年,各大企业陆续加码低温白奶及酸奶领域,一方面攫取低温高端化发展红利,另一方面通过低温化实现差异竞争,遏制进口冲击及龙头企业全渠道布局带来的压制。低温化发展有助于保护本土奶源,目前奶牛存栏偏低,为进一步保护本土有限奶牛存栏,夯实奶源基础,通过低温化发展高附加值产品,可以有效消化本土高奶价带来不利竞争劣势。

  低温化发展由于受到奶源布局影响,同时三、四线城市消费有限,区域低温发展面临极大竞争压力,因此长期看,主销区的华东、华南地区以低温为主企业应加快横向整合,形成跨区域企业。但另一方面,龙头企业将进一步对地区区域企业形成并购。

  进口不断增加,将影响国内传统价格体系及利益分配格局。随着中国深化对外开放、进口成本优势明显以及国内主要企业国际化发展结果,让进口乳品这些年一直保持较稳定的增长,特别是跨境购快速发展进一步提高了乳品进口效率。2019年1—11月份中国进口干乳制品和液态奶分别为154.7万吨和84.7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1%和34.3%,其中大包装原料粉和成品白奶进口量分别为92.1万吨和81.5万吨,同比分别增长24.4%和35.4%;奶酪进口量为10.6万吨,同比增长7.3%。作为成品的婴幼儿配方奶粉原罐传统贸易进口量32万吨,同比增长9.7%。原料大包粉进口量大幅增长原因是由于国内部分地区缺奶造成部分企业不得不使用大包粉生产含乳饮料用以替代白奶。奶酪进口持续大幅增长主要是由于国内对烘焙用品需求巨大以及零食型奶酪快速发展。而进口成品白奶持续增长,由量变到质变,会对国内传统白奶价格体系造成影响,引起定价权出现变数。

  养殖业回暖。由于存栏量下降幅度较大,加之环保因素造成南方地区缺奶,生鲜乳供应处于紧平衡状态,价格持续小幅上行。农业农村部监测数据显示,截至到2019年11月末,内蒙古、河北等10个奶牛主产省(区)生鲜乳平均价格3.84元/公斤,比2018年8月最低点上涨13.9%,同比上涨7.9%。由于奶价上涨,加上牧场自身生产效率不断改善,奶牛养殖效益回升,2019年末达到每头牛年均利润3000元的正常水平,单产9吨奶牛利润达4000元。

  从上市养殖企业年报反映,2019年上半年,现代牧业营收25.70亿元,同比增长4.1%,净利润同比增265.2%,达到1.25亿元;中国圣牧实现营收14.21亿元,同比增长1.5%;净亏损7350.1万元,同比减少93.66%;西部牧业实现营收3.43亿元,同比增长3.67%;赛科星实现营业收入11.71亿元,同比增长11.04%。

  乳制品市场新格局

  试水新零售 国际化进程加快

  龙头乳企尝试品类延伸和业务转型。2019年,由于具备强大品牌效应和全渠道布局,龙头企业借助上述优势加快横向业务延伸,布局咖啡、矿泉水及饮料业务。在传统乳品业务增长大幅放缓背景下,通过尝试横向延伸,有助于提升企业在未来业务增长的持续性,但由于上述业务已经不再是蓝海,在国际大品牌及本土优势品牌盘踞下切入上述领域,比拼的是渠道和品牌拉伸能力。对于乳品企业而言,“有枣没枣打一竿子试试”,这或将是乳品龙头企业破局的一种尝试。

  对于专业程度较高的婴幼儿配方奶粉企业加快向专业营养食品转型,这符合当前我国人口变化、专业性延伸和渠道变革等趋势。我国的大健康产业发展是一个消费者意识不断提高、科技研发不断进步、产业细分和分工不断完善的过程,对于企业而言,要打好基础,搞好研发,做好推动渠道转型等工作。

  新零售渠道建设加快推进。随着大型电商平台深入乡村以及这些地区零售渠道连锁化发展,给企业下沉市场打下坚实基础,进而实现全渠道铺货的同时,极大降低了流通成本,提高运营效率。从消费角度来说,未来中国消费量增长潜力最大地区来自三、四线市场,而事实证明近年整个快消品量级增长均来自三、四线市场。毫不夸张地说,未来谁占据三、四线市场谁就将赢得未来。而三、四线市场渠道建设将是重中之重,近些年三、四线市场渠道加快连锁化发展,同时大量假冒伪劣产品开始从市场剔除出去,这让品牌知名度较高龙头企业的大量高端产品迅速进入并获得巨大红利,实现业绩高于行业平均速度增长。

  另一方面,无人零售、生鲜电商、社区店等在一、二线及部分三线市场快速发展,极大提升了流通效率,降低流通成本。所谓“新零售”本质上就是围绕“既发现消费即解决消费”而展开的以提高交易效率,降低交易成本为核心的零售形式。乳品企业在新零售模式探索方面始终走在整个食品前沿,大型企业借助生鲜平台、无人冷藏自动贩售等,绕开高成本的自给配送方式,实现低温产品的高效动销,打破了区域低温企业原有的物流优势。

  专业母婴连锁店快速发展,从以传统母婴产品为主向以专业产品为核心进行重大调整。特别是三、四线母婴快速连锁化,为国产奶粉龙头企业迅速崛起打下坚实基础。2019年约40%单体母婴店退出市场,但一大批新型连锁化、专业化、服务化母婴系统涌现,他们将从传统母婴服务向多元专业服务产业转型,在三、四线市场,专业母婴店将成为专业食品和专业服务相结合的新型零售业态。

  国际化发展从资源布局到市场开拓。2010年以后,中国乳业开启国际化步伐。经过十年布局,企业初步建立起海外生产基地,掌握部分优质低价奶源,同时在技术提升和国际科研合作初步取得成效。在此背景下,龙头企业开启并加快海外市场拓展。当今世界乳品增长最快地区主要集中在亚洲、南美和部分非洲等新兴市场国家,其中尤其以东南亚和西亚消费增长最快。而中国已经与东盟贸易自由,龙头企业率先布局东南亚和西亚地区,依托当地并购工厂加上海外原料,打造一条完整产业链体系。而更多的是在婴幼儿配方奶粉和专业营养产业,国内企业加快对欧洲等地区投资,并积极开拓当地及海外市场。2019年可以说是中国乳业海外市场拓展元年,也是经过多年努力,积极、自信迈向国际市场的开始。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1/24/55003.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