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展会资讯 » 正文

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在南充开幕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09-18    来源:华西都市报    浏览次数:862    评论:0
导读

9月17日上午,以“新时代、新丝路、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在“中国绸都”南充开幕。本届“丝博会”将持续至9月22日,由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四川省丝绸协会承办,共吸引到国内外近300家企业参与。

   17日下午,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发展峰会暨“一带一路”论坛在南充举行。
 
  新时代 新丝路 新未来
QQ图片20190918085249
 
  9月17日上午,以“新时代、新丝路、新未来”为主题的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在“中国绸都”南充开幕。本届“丝博会”将持续至9月22日,由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主办,南充市人民政府、四川国际博览集团、四川省丝绸协会承办,共吸引到国内外近300家企业参与。
 
  在2019年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南充市投资推介暨合作项目签署仪式现场,共签约合作项目30个、协议总投资315.4亿元,涉及丝纺服装、现代农业、电子信息等多个领域。
 
  印象嘉陵江,山水南充城。南充,一座具有深厚丝绸文化底蕴的城市,素有“巴蜀人文胜地,秦汉丝锦名邦”之美誉。
 
  “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据《华阳国志》记载,周初,阆中丝绸已成为贡品。唐朝时期,阆中和湖州是全国两大桑蚕中心,阆中丝绸产品被定为朝廷贡品,南充出产的一种绢,长15丈,重量不足一斤。这种工艺在当时已经达到罕见的高度。
 
  新中国成立后,南充农民发展蚕桑生产的积极性大大提高,桑树栽种量与蚕茧产量迅速增加。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南充丝绸产业蓬勃发展,达到辉煌时期,一举成为全国丝绸工业中心;成功举办五届南充丝绸文化节,先后有200多个产品荣获国家银质奖、部省优质奖和新产品奖,产品远销五大洲30多个国家和地区。
 
  南充围绕培育“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战略目标,实现由蚕桑丝绸大市向蚕桑丝绸强市转变。力争到2021年,蚕桑丝纺服装产业实现销售收入650亿元。
 
  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主题展在南充市科技馆举行,共设五大展馆,展览面积约1万平方米,分别为:丝纺产业馆、丝绸文旅馆、区域合作馆、丝路合作馆及地方特色馆。17日当天,前来参观的市民和客商络绎不绝、让参展的国内外丝绸企业工作人员们忙得不亦乐乎。
QQ图片20190918090128
 
  记者探馆

  丝博会主题展吸引“丝绸之路”沿线多国
 
  丝纺服装企业前来参展
 
  本次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主题展在南充科技馆进行。记者了解到,此次展览分为五大展馆,分别是丝纺产业馆,展示丝纺服饰、丝纺服装面料、蚕桑综合开发利用等方面产品;丝绸文旅馆,展示丝绸历史文化、地方特色旅游产品、旅游景点;区域合作馆,展示国内相关城市及川东北城市经济文化及特色产品;丝路合作馆,展示“丝绸之路”沿线国家部分企业丝纺服装及特色产品;地方特色馆,展示南充9县(市、区)经济社会发展成果,重点突出县域名优特新产品展示展销。
 
  在展馆门口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看到,惊艳世界的“南充大木偶”走到走去,一张张图片生动再现南充丝绸千年过往和辉煌。前来参观的市民和客商络绎不绝,观展市民和客商热情高涨,谈论着参加“丝博会”的见闻。
 
  亮点1多国丝纺服装企业前来分享交流
 
  “天上取样人间织,满城皆闻机杼声。”南充栽桑养蚕的历史已有几千年,丝纺服装业是南充市传统优势产业。
 
  作为中国西部唯一获得“中国绸都”称号的地区,南充目前已形成栽桑、养蚕、缫丝、制绸、印染、服饰设计制造、终端销售等完整产业链。去年,全市丝纺服装产业销售收入450亿元,丝纺服装出口1.49亿元,占全市出口总额的41.6%。今年,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产值力争突破500亿元大关。按照南充市丝纺服装产业发展规划,到2025年产值将达1000亿元。
 
  本届“丝博会”,南充以“丝路链全球,开放赢未来”的姿态,吸引了众多国内外丝绸企业竞相参展。记者了解到,博览会吸引了来自美国、德国、孟加拉国、法国、加拿大、意大利、俄罗斯、巴基斯坦和西班牙9个国家的部分丝纺服装企业前来参展。
 
  一位来自意大利的参展企业工作人员通过翻译告诉记者,他们的企业在广东东莞建有服装加工厂,所有服装生产原料,包括一些丝织品原料,都来自中国,然后再外销其他国家。来南充参加此次博览会,是想寻求更多合作机会。
 
  她说:“我真的非常喜欢中国,喜欢中国丝绸。”
 
  来自“丝绸之路”沿线部分国家的丝纺服装及特色产品,让人们看到了中国丝绸在世界范围内受到喜爱和欢迎的程度,也看到了丝绸在世界上的影响力和魅力。
 
  亮点2业内重磅企业不远千里来参展
 
  除了吸引众多国外企业参展,华西都市报、封面新闻记者在展馆内注意到,此次丝博会的参展主力军是区域合作馆内来自国内的丝纺制品企业。比如:浙江、江苏、广东、广西、陕西、山东、山西、重庆等地企业纷纷前来参展。  “本次丝博会在南充举办,机会非常难得。”山东海润集团工作人员王静说,我们公司作为国内老牌丝绸企业,非常看重这个活动,所以专门来参展。我认为这次博览会不仅可以给我们提供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还可以给我们合作共赢的机会。
QQ图片20190918090138
 
  浙江嘉欣丝绸作为中国丝绸企业上市第一股,也不远千里专门派团队前来参加此次博览会。据公司礼品销售部经理钮成介绍,该公司主营丝、绸、服装等产品研发制造,目前已跻身全国真丝绸出口一般贸易方式排名第一位。此次前来参加博览会,也想与同行多多交流。
 
  亮点3从“卖产品”到“卖文化”南充本土企业大显身手
 
  南充,作为此次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的东道主,素来有养蚕制丝的传统。今天,古老的南充丝绸焕发异彩,成为南充重点培育的“五大千亿产业集群”之一。此次博览会,南充各大丝绸企业更是竞相出动,都希望能在博览会上大显身手。
 
  南充六合丝绸,在本次博览会上格外引人注目。不仅因为其是南充最大的丝绸企业,更因其打出的“工业旅游”牌。由于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厚重,是中国存续时间最长的丝绸名企,被誉为中国丝绸工业活化石。近年来,六合丝绸打出了“工业旅游”的牌,吸引众多游客慕名前来参观游玩。
 
  “我们不仅生产生丝,还生产丝绸成品及其他一些制成品。近年来,在谋求多元发展的道路上,还推出了工业旅游。”六合丝绸文化产业部部长李永春说,为什么要搞工业旅游?我们希望大家通过这些工业遗迹感受传统丝绸工艺的神奇与震撼,聆听南充丝绸的往事与传奇。
 
  匠心之美

  2019丝绸服装设计大赛决赛落幕

  女侠风《化影为墨》夺金
 
  丝绸,串起了丝路文明。从古至今,绵延不绝。9月17日晚,“丝绸女神杯”2019中国丝绸服装设计大赛决赛暨颁奖晚会在南充市举行。不同风格的参赛选手,用灵感和巧手传递出丝绸的独特魅力。
 
  据了解,此次大赛共吸引全球530名设计师参与。经过一系列激烈角逐,最终只有26件作品入围最终的决赛。在最后的比拼中,6号参赛选手邵爽带来的具有古代女侠风的《化影为墨》,夺得了服装设计大赛金奖。
 
  文化创意设计让丝绸焕发青春时尚魅力
 
  中国是世界丝绸的发源地,丝绸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瑰宝,被誉为“纤维皇后”,向来都是时尚的代名词。中国丝绸服装设计大赛是由中国丝绸协会牵头组织的全国性大型专业赛事,迄今已举办多届,赢得了国内外专业人士的广泛认可和积极参与。
 
  四川省南充市,是南方丝绸之路的源点,有着“中国绸都”称号。
 
  据介绍,自今年5月大赛启动以来,受到了国内外时尚界高度关注,吸引到来自中国、美国、意大利、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530名选手参加。通过初赛,共有26件作品入围最终的决赛。
 
  本次大赛设金奖1名、银奖2名、铜奖3名、优秀奖14名。优秀奖中另设单项奖6名,分别为最佳设计创意奖、最佳面料创新奖、最佳服饰搭配奖、最佳工艺制作奖、最具市场潜力奖、最具网络人气奖。最具网络人气奖由中国丝绸协会官方微信公众号投票产生,其余奖项根据专家评审结果现场产生。

  融入传统元素中国风《化影为墨》摘金
 
  17日晚8点,丝绸服装设计大赛决赛正式拉开帷幕。在传统音乐的伴奏下,模特们穿着融入水墨画、刺绣、剪纸等传统元素与现代设计风格的华丽服饰走上T台,引得场下观众争相拍照。
 
  对于选手们设计的服装,评委这样点赞:“丝绸是服装材料中的‘女神’。本次服装设计大赛的水平很高,设计者们都打造出了自己心目中的完美‘女神’。”评委吴海燕说。
 
  经过激烈比拼,来自大连工业大学的6号选手邵爽,用颇具古代女侠风的《化影为墨》赢得了评委的青睐,最终获得了本次比赛的金奖。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唐琳说,“举办丝绸服装设计大赛,就是要让文化创意设计与传统丝绸产业相融合,将丝绸承载的历史性、文化性、传承性和故事性,与当前丝绸产业的现代化、科技化、创新化、时尚性相结合,实现融合发展,打造文化自信的现代丝绸产业。”
 
  唐琳表示,此次大赛展示了充满创意的青春和饱含时尚的魅力,成为2019中国西部丝绸博览会的一大亮点,有助于推动新时代中国丝绸的创意。
 
  发表《南充宣言》

  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发展峰会暨“一带一路”论坛举行
 
  9月17日下午,由中国丝绸协会、中国纺织品进出口商会、南充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发展峰会暨“一带一路”论坛在南充举行。全国多个省、区、市的相关协会、商会、科研院所、丝绸企业的“大咖”齐聚南充,探讨丝绸行业新未来,发表《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合作——南充宣言》。
 
  A

  “中国绸都”丝绸文化底蕴深厚
 
  中国丝绸协会会长唐琳介绍,南充在桑养蚕历史悠久,丝绸文化底蕴深厚。2005年,南充被中国丝调协会命名为“中国绸都”;2016年5月,南充被中国丝绸协会认定并授予“丝绸源点”牌匾。
 
  南充是全国重要的茧丝绸基地,中西部地区唯一享有“中国绸都”称号的城市,全国唯一的丝绸类外贸转型升级专业型示范基地,也是南北丝绸之路、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货源地。2018年,南充全市丝绸服装产业总产值达到450亿元。
 
  据了解,丝纺服装产业是南充五大支柱产业之一,计划用5至10年时间,培育壮大丝纺服装千亿产业集群,建设中国西部最大的蚕桑综合开发利用基地、丝纺服装生产研发基地、丝纺服装产品集散中心和中国蚕桑丝绸文化旅游名城。
 
  如今的南充,已成为川东北经济、物流、商贸和金融中心和西部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借势发力,南充各地的茧丝绸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地方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2018年,嘉陵区茧丝绸产业集群度位居全省首位,丝纺企业年产值突破100亿元大关,蚕丝被产量超过70万床,居西部地区之首。
 
  B
 
  《南充宣言》
 
  开启产业发展新愿景
 
  中国西部的四川、重庆、广西、云南、陕西、甘肃和贵州,茧丝产量占全国总量70%以上。古丝绸之路,打开了贯通欧亚的经济通道,为东西方文化交流架起了重要桥梁,也让茧丝绸产业在这些地方落地生根、发展壮大。
 
  新时代的“新丝路”,更加注重国内茧丝绸产地之间的联系。这6个省、区、市地理位置相邻,近年来互相配合支持,共同开创合作共赢的良好局面。
 
  中国丝绸协会副会长、四川省丝绸协会会长陈祥平代表中国丝绸协会,提出了“共抓西部新机遇、共谋西部新蓝图、共建西部新未来”的倡议,宣读《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合作——南充宣言》,开启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发展新愿景。
 
  《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合作——南充宣言》倡议,未来,中国西部6省、区、市丝绸行业将继续发扬友好传统,加强战略沟通,加强统筹协调,深化务实合作,扩发对外开放,积极开拓国内外市场,诚邀海内外企业家前来投资兴业,共享西部地区经济发展新机遇,打造互学互鉴的命运共同体。
 
  当天举行的中国(西部)茧丝绸产业发展峰会上举行授牌仪式,中国丝绸协会授予南充市嘉陵区人民政府“中国蚕丝被之乡”称号并授牌;授予南充银海丝绸有限公司“中国蚕丝被研发基地”称号并授牌;授予四川顺城纺织品有限公司“高档丝绸标志企业”称号并授牌。
 
  C

  大咖论剑探讨未来

  中国丝绸协会常务副会长钱有清:
 
  传统茧丝绸产业需要技术革新和升级换代
 
  70年来,中国茧丝绸行业在改革中不断成长,在成长中不断壮大,取得了很多成绩。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要进一步推动茧丝绸行业高质量发展,需跟上信息时代的发展,坚持以蚕桑丝路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推动产业革新和升级换代,进一步推进现代高新技术改造传统产业,加快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技术在产业各环节上的应用,推动产业质量建设、效益建设,大力提升自动化、智能化水平,着力构建一二三产业,融合产业链协同发展新图景,积极探讨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开创新时代蚕桑丝绸产业发展新格局。
 
  中国人民大学中国改革与发展研究院主任丁志远:

  “创意丝绸”“丝绸创意”可重塑丝绸产业新格局
 
  “丝路产业”要如何走到舞台中央?过去,在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下,中国茧丝绸行业取得了很多的成果。在新形势下,行业的发展必须要继续抢抓“一带一路”政策机遇,构建丝绸工业新优势。创新丝绸产业,重点就在“创意丝绸、丝绸创意”八个字上。
 
  “创意丝绸”是以丝绸为创意文本,全方位拓展丝绸产品的表现维度;“丝绸创意”则是通过创意思维,创意激活丝绸产业的多位发展。总体来说,创意激活丝绸产业的多维发展,也激活产城一体的业态更新,将重塑丝绸产业新格局。
 
  浙江大学产业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李建琴

  :应以新技术革命引领茧丝绸产业未来发展
 
  中国是世界最大的茧丝绸生产国和出口国,也是世界最大茧丝绸消费国,拥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和雄厚的茧丝绸产业基础,同时拥有全世界最完整的茧丝绸产业链。
 
  中国是蚕桑强国、蚕种强国,却不是丝绸强国。要推动丝绸产业转型升级,换句话说,茧丝绸产业要高质量发展,关键便是以新技术革命引领产业未来发展,而发展方向则是区域特色化、企业一体化、产业多元化、品牌民族化。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09/18/9997.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