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2020年长江流域油菜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2-07    来源:农业农村部    浏览次数:782    评论:0
导读

去年秋冬种以来,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冬季降水比常年同期明显增加,气候适宜,苗情总体较好,生育进程略有提前。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入春后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气流增强,有利于菌核病发生传播,同时气温波动较大,可能造成部分早熟和早播油菜分段结实。针对当前油菜长势及气象条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制定了以“促春发,重防控”为主的长江流域油菜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去年秋冬种以来,长江流域油菜主产区平均气温较常年偏高1—2℃,冬季降水比常年同期明显增加,气候适宜,苗情总体较好,生育进程略有提前。根据气象部门预测,入春后降水增多,气温升高、气流增强,有利于菌核病发生传播,同时气温波动较大,可能造成部分早熟和早播油菜分段结实。针对当前油菜长势及气象条件,全国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中心会同农业农村部油料专家指导组,制定了以“促春发,重防控”为主的长江流域油菜春季田管技术指导意见。
 
  一是增施薹肥,促进长势均衡。重点针对去年迟播油菜,增施薹肥促进油菜春发是今年油菜升级转型的关键,也是防治春季倒春寒冷害和后期早衰的重要措施。薹肥一般在2月上中旬施用,亩追施尿素5—6公斤和氯化钾1公斤,均匀混合后施用,也可施用相应养分量的复合肥。对旺长的油菜,建议推迟追施或不追施薹肥,采用摘薹的方式实现“一菜两用”,控制旺长。
 
  二是清沟理墒,防渍降湿。长江流域稻田油菜地下水位偏高,土壤水分含量较大,通透性一般,影响根系扩展,后期易发生早衰、倒伏。同时田间湿度大,也有利于病菌繁殖和传播,可能导致菌核病等病害大量发生和蔓延。要及时清沟理墒,保持“三沟”畅通,预防频繁降雨导致的渍害。迟播油菜田块,一般草害偏重,针对草害较重的田块,可以在开春早期及时喷施除草剂,抑制杂草生长。
 
  三是“一促四防”,控制菌核病危害。相比往年,今年冬季降水和气温均偏高,有利于菌核菌繁殖,加之油菜生育进程提早,双重叠加可能加大春季菌核病爆发风险。建议采取“一促四防”,即促进生长结实,防治菌核病、防花而不实、防后期早衰、防“老鼠尾巴”。在初花期一周内施用适宜药剂进行防治,有条件的应积极推广无人机或大型机械喷雾,实行统防统治,提高防治效果和作业效率,降低防治成本。特别是“一菜两用”模式,油菜因摘薹造成的伤口会加重菌核病发生,要更加重视菌核病防控。
 
  四是综合施策,防鸟治虫。鸟类喜食“双低”油菜,建议在开春后采用田间放置稻草人、彩条绳等驱鸟措施。去年冬季气温偏高,如果后期气候适宜,角果期蚜虫危害可能加重发生,可及时选用适宜药剂进行喷施,由于蚜虫具有迁飞特性,防治最好采用统防统治。
 
  五是推广机收,降低损失。大力推广油菜机械化分段收获,降低收获损失,减少绿籽率,提高油菜籽品质和效益。分段收获可在全田80%左右油菜植株呈枇杷黄时,采用油菜割晒机或人工割倒,在田间晾晒5—7天后,用油菜自走式捡拾脱粒机捡拾脱粒,或人工拣拾后用全喂入式普通稻麦收割机脱粒。对抗裂荚、抗倒性强、熟期早的品种,在全田所有油菜植株全部呈现干枯状态时,用油菜联合收获机一次收获。
 
关键词: 油菜,油料,服务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2/07/55742.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