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食品科技 » 正文

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陶晓奇副教授课题组在国际Top期刊发表高水平综述论文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8-25    来源: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浏览次数:941    评论:0
导读

近日,国际Top顶级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最新刊登了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院陶晓奇副教授课题组发表的题为“Conjugation of antibodies and aptamers on nanozymes for developing biosensors”论文。该期刊为国际工程科技类顶级期刊,在分析化学领域排名第一(1/86),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为一区,最新影响因子为10.257。

  近日,国际Top顶级期刊Biosensors and Bioelectronics最新刊登了我院陶晓奇副教授课题组发表的题为“Conjugation of antibodies and aptamers on nanozymes for developing biosensors”论文。该期刊为国际工程科技类顶级期刊,在分析化学领域排名第一(1/86),中科院SCI期刊分区为一区,最新影响因子为10.257。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开发可靠的生物传感器用于监控食品中风险因子,能够极大的保障食品安全。纳米酶是具有酶活性的工程化纳米材料,与天然酶相比具有高稳定性,低成本和易于修饰的独特优势,因此近几年在生物传感应用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对于许多生物传感器而言,将纳米酶与亲和配体(例如抗体和适配体)缀合至关重要。在这篇综述中,陶晓奇副教授课题组总结了抗体及适配体与纳米酶的非共价和共价修饰(图1);同时,总结了抗体和适配体标记的纳米酶生物传感器的最新进展,进一步阐明了其缀合方法和实际应用,特别是在食品安全检测方面的应用;讨论了纳米酶生物结合物的开发和应用前景。
230914567o2q_png1
  陶晓奇副教授为论文的第一作者兼通讯作者,硕士研究生王鑫为共同第一作者,Juewen Liu教授为论文的共同通讯作者,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是该论文的第一完成单位,加拿大滑铁卢大学化学系(Juewen Liu教授团队)为合作完成单位。
 
  此项研究得到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31672605)与国家留学基金委项目的资助。
 
  陶晓奇副教授课题组主要从事食品安全快速检测方向的研究,近年来课题组主要关注免疫传感器检测食品中小分子危害物,基于荧光共振能量转移的食源致病菌检测,以及基于AuNPs等纳米酶在检测方面的机理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发表在Journal of Food and Drug Analysis, Biomolecules, Chinese Chemical Letters, Food Analytical Methods, Analytical Methods等期刊上。
 
  论文链接:https://doi.org/10.1016/j.bios.2020.112537
 
关键词: 分析化学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8/25/71893.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