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国内资讯 » 正文

创新过境监管机制 中欧班列回运冷冻食品首次成功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05-09    来源:中国食品商务报    浏览次数:35    评论:0
导读

11月13日首批搭乘中欧班列直运成都的欧洲猪肉,通过检验检疫顺利进入我国消费市场。这标志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口岸正式开始接受进口肉类,也标志着中欧班列回运冷冻食品的成功,表明中欧班列“欧亚食品安全运输大通道”的全面开通。

  11月13日首批搭乘中欧班列直运成都的欧洲猪肉,通过检验检疫顺利进入我国消费市场。这标志着成都国际铁路港口岸正式开始接受进口肉类,也标志着中欧班列回运冷冻食品的成功,表明中欧班列“欧亚食品安全运输大通道”的全面开通。这批冷冻猪肉搭乘中欧班列自德国纽伦堡出发,途经波兰、白俄罗斯、俄罗斯、哈萨克斯坦四国,经新疆阿拉山口入境后,直运成都,行程一万二千公里,共用时十三天,相比海运可节约40多天。
  我国是肉类消费大国,受国内消费增长和价格等因素影响,进口量持续增长。欧洲是我国肉类进口主要来源地,但一直靠海运和少量空运进口。要进入成都等广大内陆地区,耗时长,成本高,多次转运也增加了食品安全风险。
  为服务“一带一路”战略,推动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充分发挥中欧班列运载能力强的优势,质检总局主动作为,采取多项措施,全力解决相关问题。
  首先是着力推进进口肉类查验模式改革。改变进口肉类以往只能在沿海沿边检验检疫的做法,允许进口肉类原集装箱、原铅封、原证书直接运输到内陆地区具备检验检疫条件的指定口岸/查验场实施检验检疫。
  内陆地区直接与国际市场相连,进口肉类可在“家门口”检验检疫后直接投放国内市场。目前四川成都、河南郑州、浙江义乌等地已在中欧班列沿线口岸设立进口肉类指定口岸,为开展肉类进口业务奠定了基础。
  其次是加强与过境各国的监管合作。中欧班列运输肉类等食品,沿途要经过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等多个国家,这些国家均有复杂的过境许可要求和查验程序,是影响肉类运输的关键因素。为打通“欧亚食品安全运输大通道”,去年11月,国家质检总局就联合俄罗斯、白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蒙古、欧盟等国家/地区有关部门在北京召开“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合作高层对话,倡导建立了食品过境监管合作机制。今年8月,质检总局派出“一带一路”食品安全合作团组专程赴俄罗斯、白俄罗斯等国,磋商解决中欧班列运输食品过境问题,终于破解了这条欧亚食品安全运输大通道的障碍。
  欧亚食品安全运输大通道的畅通,将进一步丰富中欧班列货物运输类别,大大提高返程中欧班列的装载率,降低物流成本,对于“一带一路”战略深入实施将发挥积极作用。
  据四川出入境检验检疫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首批通过中欧班列进口的猪肉产品来自德国,共21.9吨,1369箱。
  为保障这批肉类产品顺利、安全地进入国内消费市场,四川检验检疫部门提前做好了相关准备,围绕检验检疫一体化,事先向第一入境口岸新疆检验检疫局通报,并确定工作分工。货物抵达阿拉山口口岸后,新疆检验检疫部门在30分钟内完成核对证书、集装箱号、铅封号等入境查验工作,并依法对运输工具进行了检疫消毒处理。
  中欧班列省时省钱 “一带一路”沿线百姓获益多多
  货物抵达成都后,检验检疫人员第一时间开展检验检疫,在2天内完成所有抽样和实验室检测任务,真正实现了“快验快放”。
  据了解,成都国际铁路港是此次欧洲进口肉类产品的终点站,是质检总局认可的西部内陆地区进口肉类指定口岸。目前,成都国际铁路港进口肉类指定口岸建有1000平方米冷冻(冷藏)集装箱堆场、15000平方米冷链查验和储存一体化设施,贮存能力达3000吨;建有840平方米的查验专用区域,包括冷链查验平台、采样室等技术用房和检疫处理场所,设置全程视频监控系统,大型X光集装箱检测系统、箱号、车号识别系统,可以保障每批进口肉类查验过程的可监控和追溯。
  业内人士测算,通过中欧班列进口欧洲肉类产品,相比海运可节约45天左右的运输时间,相比空运则节约大约1万元/吨的运输费用。
  作为中欧班列沿线重要城市,成都将迎来更多与“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贸易合作的机会,有望成为四川及至我国西部的进口肉类重要集散地,老百姓的菜蓝子也将出现更多优质优价来自欧洲的进口肉类产品。
 
 
关键词: 冷冻食品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705/09/5045.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