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脱胎名仁苏打水 依能低价策略能否奏效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9-10-24    来源:北京商报    浏览次数:649    评论:0
导读

10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拥有依能的山西优珍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优珍”),其二股东也是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焦作明仁”)的二股东,后者以生产名仁苏打水而闻名,且山西优珍是由山西明仁饮料销售有限公司更名而来。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两家企业是和平分手,山西优珍就可以依托焦作明仁的渠道迅速拓展。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双方主打产品严重同质化,均为低端苏打饮料,依能低价跟随战略能否奏效,还有待时间检验。

  在苏打饮料领域开始崭露头角的依能,原来拥有名仁苏打水的基因。10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拥有依能的山西优珍食品饮料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山西优珍”),其二股东也是焦作市明仁天然药物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焦作明仁”)的二股东,后者以生产名仁苏打水而闻名,且山西优珍是由山西明仁饮料销售有限公司更名而来。业内人士认为,如果两家企业是和平分手,山西优珍就可以依托焦作明仁的渠道迅速拓展。不过从目前情况来看,双方主打产品严重同质化,均为低端苏打饮料,依能低价跟随战略能否奏效,还有待时间检验。

  名仁“兄弟”

  10月23日,北京商报记者发现,焦作明仁和山西优珍曾经是“兄弟关系”。双方拥有相同的二股东。山西优珍的法人以及第二大股东为张振庆,此人同时持有焦作明仁18.2%的股份,为焦作明仁的第二大股东。此外,山西优珍原名为山西明仁饮料销售有限公司。

  天眼查数据显示,山西优珍成立于2012年,主要业务为进出口贸易;预包装食品的销售;企业营销策划;企业管理咨询等。不过,根据天眼查提供的企业网站地址,北京商报记者无法登录山西优珍网站。焦作明仁成立于2004年,主要产品包括药品、保健食品、饮料(含固体饮料)、糖果制品、代用茶等,主要产品包括“名仁”牌苏打水。

  值得关注的是,如今焦作明仁和山西优珍主打产品均为苏打水,且依能的苏打水产品和名仁苏打水的销售渠道也很相似。在北京的欧尚、物美等超市中,依能苏打水往往和名仁苏打水排列在一起,加之两个品牌的产品包装相似,很难分辨。

  战略定位专家、九德定位咨询公司创始人徐雄俊认为,依能出自名仁,依能可以借助名仁的渠道实施拓展。

  “名仁和依能的产品极为相似,产品必然存在竞争关系。作为双方的股东,张振庆却未进行协调,将两个品牌进行差异化布局,这令人感到费解。按正常思维,依能和名仁两个品牌应采取不同的定位,进行差异化竞争,同时产生协同效应,快速扩张。”徐雄俊进一步指出。

  资料显示,名仁苏打水凭借着低价优势,经过十几年的发展,销售网络目前已扩展至全国300多个城市,联手1000多家经销商。

  在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看来,张振庆可能与焦作明仁方面在经营理念上产生了分歧,开始独立运作依能品牌。

  低端枷锁

  由于双方主打产品均采取低价的策略占领市场,在多位购买过名仁和依能产品的消费者认知中,也对两个品牌贴上了低端的标签。据了解,依能350ml装青柠味苏打水在物美超市的售价仅1元/瓶。“依能苏打水价格比较便宜,且对肠道有益,家里老人经常喝。”一位消费者张先生告诉北京商报记者。

  对此,中国法学会消法研究会副会长兼秘书长刘俊海认为,低价策略给企业带来的好处,是能够迅速把同行、对手赶尽杀绝,然后再涨价谋利,这是很多企业发展的一个套路,但是这种竞争弊大于利,严重的甚至构成不正当竞争。不过,如果依能价格只是比同行低一点,但也能挣钱,这对企业和消费者来说都是共赢的,应当支持。

  不过,一位“90后”消费者表示自己并不喝名仁和依能苏打水,“平时主要喝怡泉和屈臣氏的苏打水,感觉名仁和依能苏打水并不正宗”。这位消费者向北京商报记者说道。

  近期,焦作明仁开始对苏打水进行升级,并在功能方面进行创新。焦作明仁推出了添加葡萄糖酸锌和玫瑰花提取液的全新包装产品。该产品包装与知名饮用水品牌依云相似,零售价为4元/瓶,与原来名仁苏打水的单瓶价格相比,提升了1元。

  “通过新品提升价格是快消领域惯用的手段之一,这有助于提升名仁苏打水的形象。”徐雄俊表示。

  依能也在努力破除低端枷锁,依能天猫旗舰店显示,依能推出了多款新口味苏打水、气泡水以及果汁饮料,价格均比原有产品要高。

  “苏打水是舶来品,消费者对国外产品有较强的认知也较正常,这需要国内企业打破现有思维,不能仅以低价取胜,如何提高自身产品的品质以及包装,提升整体的形象,才是未来持续发展的关键。”朱丹蓬说。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1910/24/13476.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