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冻食品工业网

扫一扫关注

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企业动态 » 正文

我国优质麦市场占比已达30%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20-06-09    来源:中国质量报    浏览次数:209    评论:0
导读

以“享优质小麦 过优质生活”为主题的2020第五届中国优质麦产业发展论坛日前在河北隆尧举办。会上传递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优质强筋麦品种已达40多个,市场占比已达30%,但仍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急需通过产业升级增品种和产量,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

  以“享优质小麦 过优质生活”为主题的2020第五届中国优质麦产业发展论坛日前在河北隆尧举办。会上传递的信息显示,目前,我国优质强筋麦品种已达40多个,市场占比已达30%,但仍无法满足市场多元化需求,急需通过产业升级增品种和产量,实现产业发展新突破。
 
  本届论坛由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主办,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承办。与会嘉宾围绕我国优质麦产业发展现状及前景进行了深入探讨。同时,还以当地冀南优质麦产业联合体为样本,以今麦郎优质麦工程为样板示范工程,分析了优质麦全产业链壁垒及破解之道。会上还集中展示了国家级优质麦代表师栾02-1的最新种植成果及其所带来的经济和社会效果。
 
  “优质麦具有面筋含量(32%)和蛋白质含量(15%)高,以及稳定时间长的特点,是加工面包、饼干、饺子粉等小麦深加工品的重要原料。”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常务副主任王步军说,受我国多年来以馒头、面条为主的面食文化影响以及加工技术的限制,我国优质麦种源有限,在过去一段时间里主要依赖进口。“近年来,经过科研单位和相关企业的不断努力,我国优质麦在品种和种植面积上均实现了显著增长,但与市场需求仍有一定差距。”王步军表示。
 
  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消费结构的改善以及人民健康意识的增强,面粉的高端加工制品越来越多,多元化市场对优质麦的需求也不断增强。为了发展优质麦,原农业部从2000年开始着手推进相关工作,并制定了优质小麦国家标准。在该标准的支持下,农业农村部谷物品质监督检测测试中心每年对几百个小麦品种进行测试,从中选出优质品种,其中,以师栾02-1为代表的4种强筋麦在千余种送检样本中脱颖而出,成为我国目前仅有的4种超强筋优质小麦,在蛋白含量、稳定时间、最大拉伸阻力、拉伸面积、延展性等方面堪与美国硬红冬麦媲美。
 
  据河北省农林科学院粮油作物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辉介绍,师栾02-1小麦由河北师范大学、河北栾城县原种场选育而成,并于2004年首次通过了河北省优质小麦品种审定,2007年通过了国家审定。截至目前,师栾02-1已推广种植了16年,是国产优质麦中推广历史最长的一个,并获得了众多面粉厂、食品厂的青睐,为优质麦产业化发展提供了基础。
 
  会上,专家还对今麦郎优质麦推广模式给予了积极肯定。
 
  为了解决我国优质麦市场供应不足问题,秉承“好品质是从麦田里种出来的”的发展理念,近几年来,今麦郎通过发展订单农业大力推广优质麦工程,并于3年前在隆尧成立了冀南优质麦产业联合体,以“三保”(保品质、保数量、保收益)和“五统一”(统一耕种、统一供肥、统一采购、统一管理、统一收割)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截至目前,今麦郞在全国4省10县建有1.67万公顷优质麦生产基地,师栾02-1在其河北基地中占比达60%以上。
 
  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面粉事业部总经理王大鹏对记者说:“与我们合作种植优质麦的农户,单产收益比种普通小麦多200元。目前,希望加入冀南优质麦产业联合体的农户不断增多。”他还介绍,为了确保面品加工品质,不断遴选出优质麦种,今麦郎建了数量逾千的小麦品种基因库,每年对十几个适合深加工的品种进行试种,符合当地气候要求及品质要求后进行大规模推广。
 
  在今麦郎面品有限公司董事长范现国看来,推广种植优质麦子,带动了农民的增收,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营养指导工作委员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杜荷表示,优质麦市场会随着健康中国战略的深入实施,进入到更多、更广的食品加工领域中。扩大优质小麦种植面积,有助于提高农民收入和面粉企业的加工水平,从而为消费者提供更营养的食品。
 
  会上,中种集团、中化集团与冀南优质麦产业联合体进行了签约,未来将发挥各自优势,推广优质麦。同时,还举行了面食文化体验活动。
 
关键词: 小麦,生活,中国
(文/小编)
免责声明
• 
欢迎转载,转载请注明原文出处:https://www.cnffc.cn/news/202006/09/66755.html 。如若文中涉及有违公德、触犯法律的内容,一经发现,立即删除,作者需自行承担相应责任。涉及到版权或其他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web@cnffc.cn。
0相关评论
 

Copyright © 2011-2020 冷冻食品工业网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食品工业协会冷冻冷藏食品专业委员会主办    络为科技(深圳)有限公司技术维护

粤ICP备19061761号